时间:2016-10-20 11:45:00
碱性水走下了“神坛” !
在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神奇的“碱性水”,揭露了这些热销的“碱性水”能改善人体ph值的谎言,揭示了“碱性水有益健康”的说法只是一种营销手段。
1、从饮用水质来看
以ph值来划分水质好坏不科学。众所周知,酸、碱性在化学上以ph值来表示,ph=7为中性,ph<7为酸性,ph>7为碱性。
那么,在饮用水水质标准中ph值指标是如何规定的呢?
(1)世界卫生组织(who)饮用水水质准则:没有具体指标。但附加说明:低ph有腐蚀作用;高ph影响味觉,有肥皂味;为使加氯更为有效,以ph≤8为宜。
(2)美国环境保护署(epa)饮用水水质标准:一级水:没有具体指标。二级水:ph值为6.5~8.5
(3)欧盟(ec)饮用水水质标准:ph值为6.5~9.5。对瓶装或桶装的纯净水,ph最小值应降至4~5。对瓶装或桶装的天然富含或人工充入二氧化碳的水,最小值应降至更低。
(4)日本饮用水水质标准:ph值为5.8~8.6。
(5)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:ph值为6.5~8.5,gb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:ph值为5.0~7.0。是和发达国家标准基本一致的。
对饮用水ph值来说,符合标准的水都可以饮用,不存在喝碱性水好还是喝酸性水好。
2、人体酸碱平衡实验
事实上,酸碱体质的理论早已被多名专家批判过,而通过食物改善酸碱体质更是牵强附会。
实验介绍:
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谷学新做了实验演示。他配制了一个模拟人体血液环境的缓冲溶液,依照每人每天喝一升水的比例,往缓冲溶液中加入碱性离子水。结果发现,加之前缓冲体系ph值是7.4,加进去以后,ph值还是7.4。另一个相反的实验表明,酸性水也同样无法改变体系的酸碱度。
谷学新表示:“人体体液的缓冲能力,要远远超出我们配的缓冲溶液的能力”。“因此,即便长时间饮用碱性水或者酸性水,也不会改变我们人体体液的ph值的正常范围。”
“不存在酸性或者碱性的水质更健康、更有营养的说法。现行的国家饮用水标准,要求饮用水ph值不低于6.5,不高于8.5,在这个区间内,水既可能呈弱酸性,也可能呈弱碱性。
碱性水、酸性水——喝到你的胃里,成了什么水?
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。水是喝到胃里的,胃的环境是酸性的,ph约为1~2。胃液的作用一是杀菌,二是帮助消化。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,不管你喝什么水,喝到胃里后,ph值都会改变,都会变成酸性。
胃:我是酸性的!ph约为1~2呵。
喝到胃里,都成了酸性水,这样,才能杀菌,才能帮助消化。
因此,以偏酸性还是偏碱性来划分水质的好坏是不科学的,要以是否符合水质标准、水中的杂质及其受污染情况来决定水质的好坏。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