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业用水需求增长遭遇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形势下,建设节水型企业是大势所趋而且刻不容缓,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约用水,不仅能够降低用水成本,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,而且能够减轻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,从而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。
建设节水型企业是大势所趋
据了解,工业用水形势严峻,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。目前,全国工业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。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,工业用水需求呈增长趋势,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。
尽管近年来工业节水工作不断进步,水资源重复利用、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但总体上看工业用水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,主要生产工艺和关键环节用水量大、废水排放多等问题依然存在。此外,作为工业节水的主体,我国工业企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不高、节水意识相对薄弱、节水潜力很大。
工业企业大量、无序抽取地下水且屡禁不止,正在酿成恶果。据媒体近日报道,由于过量大面积抽取,造成地下水漏斗与地面沉降,进而导致了地下水污染。目前,河北省已有20多个地下水漏斗区,其中有大量工业企业的“功劳”。
基于上述原因,建设节水型企业的现实意义便已凸显出来:建设节水型企业,全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,减少工业废水排放,能够控制工业用水总量,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;建设节水型企业,鼓励节水工艺技术创新和推广,能够以更小的水资源消耗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,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。
根据《通知》,节水型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将获得政策支持。如在安排改造、清洁生产等财政专项资金时,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、水行政主管部门、节约用水办公室将优先支持节水型企业;同等条件下,优先保证节水型企业新建、改建、扩建项目用水需求;优先支持节水标杆企业组织实施节水示范工程。
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、发展战略处处长张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工业用水需求增长遭遇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客观现实,建设节水型企业是大势所趋而且刻不容缓。
在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的过程中,对那些大量、无序开采地下水的工业企业一定要严惩,同时通过各级人大代表、民间志愿者、媒体等力量进行监督,尤其是要盯紧那些花钱购买节水技改新设备而束之高阁成为“花瓶”,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企业。
文章相关链接:芳泉净水:完美体育官网-完美体育平台app下载
更多